岁次甲辰,时维三月,因参加好友婚礼,我来到了心念已久的华祖庵,在欣赏庵内题词绘画,辨识中药花卉的同时,脑海中也不断闪现着华佗在中医药历史上的一幕幕……

华祖庵位于安徽省亳州市,是祭祀东汉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华佗的场所,原名华佗庙,始建于唐宋年间,因庙的历代住持皆为女僧,遂成今名。华祖庵现存主体建筑为清代乾隆年间重修后复加修缮而成,由华佗庙祠、华佗故居、古药园和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四部分组成。山门前有明代双狮雄踞,华佗庙祠正殿匾额上有清代安徽巡抚朱珪所题的“燮理通微”,两侧楹联高度评价了华佗一生的贡献,称赞其医术已经出神入化的境界。东配殿照墙上有郭沫若先生亲题的“华佗纪念馆”,西配殿照墙上有“得神者昌”。绕过庙祠,便是华佗故居,中为元化草堂,左右分为存珍斋和益寿轩,是华佗诊治病人、研究中医药的地方,院内回廊相接,古朴典雅。回廊之后的古药园,遍种亳菊花、亳桑皮、亳芍、曼陀罗等名贵中药材,园周诗壁长廊上镶嵌称赞华佗的题词,读之既能感受中医药文化,又能净化心灵,提升中医药自豪感。在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内,一件件文物、一篇篇文字,无不展示着华佗的伟大。

自小在历史书上,读到介绍东汉医学成就时,就会提到华佗发明的“麻沸散”,赞其是医学史上的壮举,比西方人早了一千六百余年,虽不知具体内容和含义,但却内心无比激动,感叹古人的伟大。后在中医药大学求学时,读到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“若疾发结于内,针药所不能及者,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,既醉无所觉,因刳破腹背,抽割积聚”,乃知此为华佗便于外科手术而创制的麻醉药,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,可惜的是华佗所创制的药方失传,可幸的是华佗的功绩被铭记,后人称其为“外科圣手”“外科鼻祖”。

华佗不仅精于手术,还尤善针灸,临床善用夹脊穴,夹脊穴别称“华佗夹脊”,为经外奇穴,位于背腰部,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,后正中线旁开0.5寸,两侧各有17个穴位,具有调和五脏、通降腑气的功效。由于其主治范围广、疗效显著,适合针刺、艾灸、推拿、拔罐、刮痧等各类外治手法操作,也成为日常养生保健的常用穴位。针灸穴位虽有千百,而能以人名冠之的却寥寥无几,这应该就是人们感恩华佗、怀念华佗的结果。华佗对于针灸,还有很多贡献,他取穴精简,注重针感,精于手法,留下了“神针下枯胎”的多个传说。作为后学,我辈理当精研针灸,继承发扬光大,造福大众。

中医倡导“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”,华佗深谙日常养生保健对防范疾病的重要性,通过观察虎、鹿、熊、猿和鸟五种禽兽姿态,创制了“五禽戏”。其弟子吴普通过练习,年九十余,耳目聪明,齿牙完坚。后经历代养生家不断传承,华佗所创五禽戏早已成为健身养生气功的代表,如今的家乡人民也发展出了五禽戏亳州流派,想必华佗得知,稍能弥补《青囊书》未被流传下来的缺憾。

建庙立祀是国人对人功德的感念之举,全国各地有很多华佗庙,就连华佗归葬之地都有好几处,华佗也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神医代表,后人以“华佗再世”“元化重生”来称赞有杰出医术的医生。随着历史变迁,人们给华佗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神话故事,无不彰显着对这一伟大医学家的怀念和不舍。

时间飞快,漫步庵内,不觉已到闭馆时间,我恋恋不舍地走出华祖庵,又在庵外伫立良久,想到刚才不少群众在华佗像前跪拜祈祷;看到亳州已成为药材之乡,街路之上到处都有中医药元素;听到亳州历代名医辈出,留下很多济世救人的传奇故事,我想若是华佗在世,一定会欣慰的。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已迎来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大好时机,我们更要传承、创新好华佗精神和医术,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更多贡献。

上一篇:从成语不稂不莠说起

下一篇:五月桑椹赛人参

-->
myim qq tel back_top